潍坊市奎文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05-09 11:11:00
潍坊市奎文区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〇二一年四月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19 2021年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22 2021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计划 23 2021年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24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新建) 25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续建) 29 2021年成片开发方案及土地征收计划 36 2021年旧城改建房屋征收计划 39 2021年城建重点项目推进计划 40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重点工作攻坚年”为抓手,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加快恢复,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民生福祉保障有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三大攻坚战”扎实有效,现代化中央活力区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一)疫情防控有效有力,经济运行逐季向好 联防联控严密高效。坚持生命至上,筛查来奎人员2.5万余人,守住疫情防控大门。做好防疫物资保障,设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961万元,募集社会捐资捐款260余万元。建成区级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5600人,全区自2月25日以来未出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安全防线。 复工复产扎实有序。严格落实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对533家重点企业跟进包靠服务,2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按期复工。全面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推动银行机构为372家企业提供72.5亿元信贷支持,为企业争取疫情防控中央贴息贷款9800万元;举办各类招聘会17场次,为5755家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3.89亿元,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资金和招工压力,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回暖。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初大幅回落、年中趋于平稳、年底逆势上扬,经济运行稳步回升、持续向好。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27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0.00:14.54:85.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66亿元,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进出口总额完成43.5亿元,增长4.5%,实际使用外资4112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4亿元,可比增长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万元,增长3.4%。 (二)动能转换提质增效,产业转型成效明显 现代金融高质发展。出台《关于加快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金融要素集聚创新发展。新增申万宏源、天安人寿等各类金融企业13家,新设鲁疆新旧动能转换、嘉信投资应急转贷等基金3支,市级金融机构达77家。推动优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指导帮助29家企业实现“四板”挂牌,区属国有公司实现发债融资19.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77%,实现税收约占全区总税收的30%,金融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 高端商贸集聚提升。泰华城、银座、万达等商圈年客流量近8000万人次、营业额超33亿元。签约引进苏宁广场,聚力建设智慧零售体验式购物中心。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中车运”网络货运平台升级为潍坊市现代物流智慧平台。夜间经济潜能不断激发,潍坊首家青啤“社区客厅”落成营业,高标准布局“一城、两园、一带、五街”,打造全市夜消费首选地。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扎实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惠及群众40余万人。新增凡喜影业等重点文旅项目5个,实现到位资金2.7亿元。组织举办东港·奎文胶东一家亲文旅推介活动,促进文旅资源共享。全影网络荣获山东省版权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获评“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金宝文旅集团揭牌成立,“金宝星夜”项目夺得全市文旅产业夜间经济督导点评第一名。 智能制造突破创新。组织浩泰机械、东村功能纺织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累计完成投资5.9亿元。完成5G通信基站建设451处,完成计划总数的100.2%。国家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园南区主体建成,2020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动力智谷签约入驻海胜信息、敬科机器人等7家企业,林德液压精密智驱动系列产品项目顺利投产。和创智云环保装备获评市级“隐形冠军”,全区“隐形冠军”企业达到4家。 楼宇园区加速壮大。聚焦现代商务,打造特色园区,阳光100城市广场三期、加州商务大厦加快建设,平台经济产业园、智慧金融产业园规模不断壮大。全区在建和建成商务楼宇119栋,商业商务面积510万平方米,汇聚各类总部企业及分支机构753家,楼宇企业税收贡献超过12亿元,税收过五千万元楼宇达到8栋。 (三)重点项目加速突破,城市更新整体推进 项目建设逆势提速。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区6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4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重点项目,10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省市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对上争取成果丰硕,为9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7.95亿元,金额创历年新高。实施“动能转换全产业链”项目,完成转播台片区、原京剧团片区等征迁项目29个、腾空土地1245亩,腾退低效企业255家,为项目建设腾足空间。 “双招双引”精准有效。抓好招商引资,签约山东华科技术学院、派科沃米等省外“十强产业”项目96个,项目总投资461亿元。抓好招院引所,签约落地青岛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中心、青岛理工大学新建材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项目12个,成立院士工作站4处。抓好招才引智,引进包含7名院士、15名国家级人才在内的高端技术人才(团队)81个。4人入选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回归潍商75名。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0个,开工建设主次干道10条,打通断头路3条,完成铁路道口改造3处,高标准建成过街天桥6座。完成顺阳河等河道综合整治,建成品质公厕、口袋公园9处。开展东关街道城市品质提升省级试点片区建设,完成片区内22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华路片区和北海路片区成功入选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社会治理完善创新。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立“吹哨报到”制度,办结“吹哨”事项2217件。创新“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健全“1+3+N”工作机制,344个无物业小区实现全覆盖,惠及群众18.8万人,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省宣传推介。开展占道经营、大气污染、户外广告、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市形象全面跃升。“门前五包”商户自治联盟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工作入选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液化石油气智能监管100%覆盖。 (四)改革创新深化拓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次办好”纵深推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市县同权”“全区通办”“掌上办”等7项改革攻坚,加快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等7项重点任务,“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75%,企业新开办“不见面”审批达88%以上,企业开办最快2小时办结。“一业一证”改革顺利实施,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超过8.6万家,位列四区第一。 营商环境加快改善。开展“进千企访万户、查短板促提升”活动,包靠服务企业3万余家,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纾困难、促发展。在政务服务、开办企业等17个重点领域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实施352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良好发展环境。 重点改革全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中医药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35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扎实开展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街道工作重心向提升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转变。实施新一轮财税改革,落实各类财政政策资金4000万元,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 (五)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就业创业活力迸发。举办“唯爱唯才·活力奎文”和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17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2万余个,全区实现新增就业5505人。齐鲁创业城入选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型街道”1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5个。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846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083余万元,开工建设人才公寓124套,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7946人、92575人、39150人,累计减免企业社保费超过3亿元。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有力,35个项目单位实名制管理,分账制管理比例均达100%。困难群体兜底托底,发放城市低保金53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352万元、高龄补贴1156万元,低保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改扩建乐川街小学、崇德学校等中小学、幼儿园5处,建成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56个,新增学位2500余个。完成党建品牌示范校三年全覆盖目标,所有中小学“校校有特色”的党建品牌文化格局已经形成。开展“区管校聘”教师交流132人,引进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7名,促进全区师资均衡配置。 康养服务加快创新。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保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69元提高到74元,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从5.29张提高到6.39张。成立第二人民医院医疗集团,24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探索建立“社区物业+居家养老”模式,成立康养集团,开展嵌入式养老试点社区2个、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评审。 公共文化有效提升。高标准建设区融媒体中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惠及群众5.6万人。提升改造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恢复向社会免费开放。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序开展,组织举办社区文艺巡演、“光影·奎文”“春联万家”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近900场,全区文艺队伍达到110余支。 同时,灾害防控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圆满完成,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双拥、食品安全、禁毒戒毒、扫黑除恶、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等其他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地域空间约束造成的项目落地难问题突出;城市建管精细化程度不够,城市更新步伐需进一步提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生态环境保护仍有短板,民生保障存在薄弱环节,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仍有差距。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明确措施,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主要任务目标 2021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手抓城市更新,一手抓治理创新,突出攻坚“十项重点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开创现代化中央活力区建设新局面,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计划安排的基本思路:围绕全市“一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提升中间、突破两端”为导向,以“南强、中优、北兴”为目标,聚力在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双招双引”、推动奎文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包靠服务企业、加快城市更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深耕红色物业、改善民本民生、维护安全稳定10个方面实现攻坚突破,推动南部、北部和中部同频共振、差异发展,构建“一体两翼、全域并进”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全域城市化、产业高端化、治理系统化、管理精细化的中心城区。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城镇新增就业4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改善目标。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 (一)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推进潍坊金融中心建设,优化提升保险峰汇园、智慧产业园品质,集聚发展银行、基金、商业保理等高端金融生态,构建现代金融新发展格局。完善金融辅导企业长效机制,搭建融资引导服务平台,提升潍坊市资本服务中心融资服务功能,助力企业便捷获得信贷支持。实施拟上市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加快山东正大光明等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到2021年末,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超过20%。 建设高端时尚消费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品牌,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泰华城与万达、中百、银座等商圈呼应发展,集聚高端商贸优势产业。引导发展以“网红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电商产业,打造电商网红直播孵化基地,支持零售企业上线“直播引流”,积极培育“现代商贸”4.0模式。以泰华城、1532文化产业园、金宝乐园为依托,引入游船夜游项目,积极布局24小时营业店,建设一批“社区客厅”,打造一批特色消费街区,加快形成“一城、两园、多街”夜间经济发展布局,打造全市最高端的时尚消费中心。 打造现代商务总部集群。深入实施楼宇提质工程,加快潍州金谷、国际文创产业园等重点楼宇园区建设,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形成一批集团总部型、科技研发型等特色楼宇,力争实现新增楼宇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引进总部企业100家以上,税收过千万楼宇超过45栋,楼宇企业税收突破13亿元。培育壮大楼宇平台经济,支持弘嘉孚“中车运”网络货运平台做优做强,提升智慧油客、全影婚嫁等服务平台,打造百亿级、国际化平台经济聚集区。 协同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旅游与文化、会展、商贸等行业深度融合,串联大英烟公司旧址、庄龙甲故居、乐道院、奎文门、东关古城墙等精品景点,大力发展红色游、遗址游、会展游、康养游等新型文旅业态,打造“时尚、乡飨、历史、不夜、活力、印象”奎文六大全域旅游产品。加快发展影视制作、数字游戏、时尚设计、新媒体等新兴创意业态,提升大虞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培强做大京广传媒、全影科技等龙头文创企业,打造具有奎文特色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培强做大智能制造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浩泰机械等企业开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林德液压精密智能驱动产品、潍柴道依茨缸体精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创新中心。创新发展新型楼宇工业,以齐鲁创智园、动力智谷、国家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园为依托,推动工业企业向楼宇园区搬迁,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安防产品、工业设计等高附加值楼宇智能制造产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城市工业体系。 巩固提升医养健康产业。推广“互联网+健康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新业态,组建医疗服务企业集团,推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医药物流等第三方服务业规范发展。依托公立医院,培育壮大美年大健康、东宜体检等健康服务企业,推动医养结合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南苑生态科创小镇、德润颐和大厦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医疗康养机构,形成全方位、全周期康养服务产业链,打造现代医养结合示范区。 (二)着力抓好项目落地建设,提升内外循环效率水平 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稳定发挥投资对经济内循环的基础支撑作用,实施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加快推动80个新建、续建项目进度。重点抓好总投资26.23亿元的省级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园二期,突出抓好总投资124.2亿元的蓝湾智谷、云创金谷、医疗安全物资应急储备库等7个市级重点项目。聚力攻坚征迁项目,对原食品厂宿舍、新华路酒水批发市场等29个地块、980亩土地实施征迁,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提升项目招引质效。全面强化“双招双引”,聚焦京津冀、发力长三角、突破珠三角,以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民企、行业百强为重点,以重点园区、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为载体,实施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挖掘省市驻区人才平台载体作用,建立区级领导包靠联络、院城融合发展、引才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做实奎文人才发展集团,设立产业孵化基金,探索实施“人才+项目+资金”新型引才模式,吸引优质项目人才落地。 强化项目谋划争取。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围绕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阳光100四期等26个储备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健全“五个一”推进机制,成立项目推进专班,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为项目提供全周期保障服务。精准把握上级资金导向及重点支持领域,优选储备一批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2021年中央投资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取得新成效,将上级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 (三)着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推进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全面推行“一业一证”,实施“好差评”制度,打造“奎文政务”品牌。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化,建立事项标准化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差评回访整改机制、绩效考核问责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加快推动流程再造。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奎文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在政务服务、开办企业等17个重点领域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施民营企业精准帮扶工程,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开展“进千企访万户、查短板促提升”活动,领导干部全员包靠企业项目,主动上门送政策、纾困难、促发展。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健全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机制,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实施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培育打造一批奎文改革品牌。扎实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快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化服务体系。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支撑,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有力保障。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实施“小升高”培育计划和高企“育苗造林”工程,遴选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采取政策激励、项目带动、分类指导方式,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提升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效能,研究制定《齐鲁创业城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年内服务孵化企业500家以上,打造全市一流的区域创新高地。 (四)着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新开工建设文化南路(宝通街—凤凰大街)、金鼎街等11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构建完善的城区交通网络体系。推进63个老旧小区及雨污分流改造,重点整治5处内涝点区域,继续开展顺阳河支流河道环境整治改造,加快建设“海绵城区”。加快推进热源热网、“智慧供热”重点工程建设,大力修建停车场、充电桩、垃圾转运站、加气站、加氢站等便民利民设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水平。 塑造精致城市风貌。规范整治广告牌匾,推动架空线缆入地,美化亮化沿街楼体外立面,推动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增容升级,打造精致优美市容。加大占道经营、人行道违停整治力度,改善提升市容环境。深化“门前五包”工作机制,推动垃圾分类稳步有序开展,确保年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提高社会治理成效。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加快“党建引领·居民社会行为评价”、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等功能模块建设,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管”治理体系。健全“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社会治理模式,完善“1+3+N”工作机制,依托“红色物业+红色网格”,引领物业服务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推行“居民吹哨、分级响应、部门报到”机制,创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一办到底”群众诉求解决模式。聚焦疫情防控、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等重点领域,建立多级负责、一体联动的防控化解机制,深化“平安奎文”“法治奎文”建设,推动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本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实施就业帮扶工程,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招聘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力争实现新增就业4400人以上。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8946人、40150人、93575人。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探索设立区级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落实生活困难人群兜底救助保障任务。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南苑学校、樱桃园小学、新华中学等8个新改扩建、续建学校项目进度,力争年内新增学位2700个。持续办好“一网通办入学、一键阳光分班”,提高课后延时服务、教育供给服务品质。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深化安保片区化治理,全面建设14A安全校园。培强培优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名校长引进计划和“百人领航计划”,高品质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 提升康养服务水平。紧扣“健康奎文”战略,健全基本康养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康养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康养集团组建和现有资源整合,确保全区康养服务工作起步稳、发展快。推进奎文区医疗集团和呼吸联盟建设,提升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振兴中医药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力争年内新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20处以上。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网络,逐步建成“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开展“赋彩奎文”“放歌奎文”“阅享奎文”“光影奎文”主题活动,举办文化惠民公益培训20场,推进全民文化艺术普及。依托“潍坊书城”,打造一站式文化消费综合体和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广泛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区。 同时,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切实做好档案、体育、防震减灾、安全生产、扫黑除恶、退役军人、双拥、对台、民族宗教、治安、节能减排降碳、食品药品安全、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等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