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范文模板 > 工作总结>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18日在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泗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法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

预计,全县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长6%;财政收入20.1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增长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0元,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0元,增长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两手两战”,顺利实现“双胜双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力有效。在全省率先建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十户联防、邻里守望”网格管理制度,全县1.5万名党员干部和2.1万名志愿者战斗在防疫一线,用20天控制住疫情蔓延,49天实现住院患者“清零”,2个月取得决定性成果。2个先进集体、4名先进个人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复工复产“主动战”有序有为。在全市率先建立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包保制度和“警卫企”“五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出台支持实体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措施,扎实开展“四送一服”、银企对接、“五减”等专项行动,为1322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7.1亿元,减税降费1.5亿元,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二)持续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扎实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和“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对34个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进行挂牌督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发放各类教育扶贫资助3878万元。全面开展农村危房“清零”行动,整治改造农村危房2959处。大力推进农村水厂标准化建设,获评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规划典型县。积极实施“三业两补”重点举措,深入推进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实施到村产业扶贫项目44个,发放特色种养业奖补资金162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发放就业补贴3569万元。实施困难家庭重病重残精准防贫商业化保险,持续抓好“三户一体”后续帮扶,健全防范致贫返贫机制。

(三)推动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增量提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1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3个,到位资金112.6亿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92.89万吨,实现“十七连丰”。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会场活动在我县成功举办。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2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8家,获“三品一标”认证企业52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盘活闲置资产3.1亿元,流转土地90万亩;农村“一户一块田”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列入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7%。实现电商交易额41.17亿元,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35家。外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利用外资1.58亿美元。有效投资不断扩大。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8个,完成投资110亿元;谋划储备“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259个,总投资1443.59亿元。

(四)促进城乡融合,对外形象显著提升。555”工程完成投资36.7亿元,开工率及工程进度均居全市前列。完成征迁地块8个,征迁面积8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1360套。改造提升老旧小区7个,惠及居民4486户。城区新建公共停车位2000个、新增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完成91个城乡电网和2405G基站新建改建工程,“八大专业市场”基本建成,“四大文旅片区”建设加快推进。东三环改造工程、S307路面大修工程竣工通车,玉兰路西延段等12条城区重点道路加快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20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54.7公里、县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63.4公里。4个城区公交换乘站和9个乡镇客运综合服务站建成使用,实现村村通公交,荣获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县。城乡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1.6万亩,实施“旱改水”项目0.72万亩,整治高标准农田16万亩。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通过验收,2020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居全市领先位次。

(五)强化污染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持续加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扎实开展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4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9.2%,同比增长17%,综合大气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完成沱湖流域60条中小沟清淤,新增城区雨污分流管网13.5公里。集中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查处外地固废转移倾倒案7起,行政处罚9人。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县农作物秸秆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1%93.8%。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4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营。

(六)倾力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财政民生支出55.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6.1%33项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城镇新增就业8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大力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学前教育“985”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全部消除,高考、中考再创佳绩,智慧学校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龙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安徽省全民健身主题骑行赛暨泗县首届自行车邀请赛。省级卫生县城创建通过验收,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中国古鞋博物馆、运河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青少年宫建成运营。获评省级以上文明单位9个、文明村镇6个,入选“安徽好人”4人。王威荣获国家创新争先奖,罗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扎实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探索推进“交所合一”警务改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深入开展信访工作“四最”试点,“三无”村达96.8%。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民生命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红十字博爱家园、公众电除颤试点项目顺利实施,“三救三献”工作再上新台阶。人武部、武警、消防、军民融合、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持续加强,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关工委等事业健康发展,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广播电视、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党内政治监督谈话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习民法典活动,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任务。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69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从严管控公共资金,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过去五年,是泗县发展进程中宏观环境最复杂、困难挑战最集中、工作任务最繁重、攻坚硬仗最艰巨的五年,也是泗县发展势头最强劲、城乡变化最明显、民生改善最显著、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紧扣“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面达小康”奋斗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9%。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智能制造、新能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以上。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大路口山芋、泗县金丝绞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石龙湖田园综合体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聚焦聚力,三大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考核成绩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五面红旗、五牌联动”创新做法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驻村帮扶、健康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县城饮用水源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基本完成。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和防控,平安泗县建设和信访稳定工作保持全省先进位次。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首创首成,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评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中国魅力文旅目的地。征迁棚户区64处,建设安置小区38个,交付安置房39908套,棚户区改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体育馆、中央公园、地表水厂、垃圾发电厂等民生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城市绿地面积达947.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2%。建设城乡道路4208.6公里,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半小时进县城、半小时上高速”的快速交通路网全面建成。通用机场、合新高铁泗县段开工建设,加速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示范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全面创新,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机构改革、“放管服”、教育医疗、农业农村、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荣获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全国健康扶贫先进县等26项国家级和37项省级试点示范,选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果在全国推广。开发区获批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泗涂产业园在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县域园区目标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皖北首家县级公共保税仓。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得到历史性改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新一中建成使用,二中、三中完成改扩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1所,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县人民医院新院、中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建成使用,新建乡镇卫生院18所,改扩建村卫生室88个,3家县级医疗机构分别与北京航空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妇幼保健院实现托管式合作,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探索养老托残县乡“三合一”、村级“五合一”模式,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坚定的政治方向引领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影响县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坚持全县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高标定位、高端对接,与国内一流的央企省企合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用发展实绩、发展成果凝聚发展力量;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工作的全局性、协调性、前瞻性,统筹推进各领域工作;必须坚持严管厚爱,着力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按规矩办事,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以良好政治生态保障县域高质量发展。所有这些,既是过去五年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泗县发展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引领航向、转化落地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历任老领导、老干部奠定基础、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县上下戮力同心、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全体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市驻泗单位、驻泗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参与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有新挑战,更有新机遇。一方面,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县发展正处于加速崛起、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聚力不强,科技创新力不足;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仍有短板弱项;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部崛起、乡村振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中央进一步突出发展县域经济政策导向,为泗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县基础更加扎实、条件更加优良、能量更加集聚,加之全县政治生态良好,“思发展、促振兴”已成为全县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泗县建设新征程。

根据《中共泗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泗县,明确了今后五年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十四五”时期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两个坚持”、做到“两个更大”,在一体化融入、集聚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县域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等城市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紧紧围绕“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面促振兴”奋斗目标,持续实施“五大战略”,牢牢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这个县域发展的“牛鼻子”,始终聚焦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继续坚持重点突破、局部超越、整体提升,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三基地一中心”。即: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国家农业现代化创新示范区、全国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面向长三角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融入长三角的康养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区,新阶段产业转移的引力场,加快向现代化农业强县、现代化工业强县、现代化中等城市“三大跨越”。

“十四五”时期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强县取得新的显著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领跑全市,较大幅度高于全省,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同类县前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凸显,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服务业集聚力不断增强,区域影响力竞争力显著提升。

——城市带动展现新的显著活力。现代化中等城市初具规模,城市能级明显提升。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以城带乡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更加活跃,人口向县城集聚显著增加,城镇化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带动力、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大跃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显著步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长三角最优。对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力更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合作共建范围更广、领域更宽,改革开放达到更高水平。

——社会文明得到新的显著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大运河文化、古泗州文化、泗州戏文化、红色文化等泗县文化特色更加彰显,知名度影响力明显提高,创新型文化强县基本确立。

——生态建设实现新的显著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广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进程加快,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民生福祉得到新的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高质量教育和医疗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治理效能得到新的显著提升。法治泗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平安泗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实施人才强县行动,汇聚创新力量,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分领域建立“泗县籍在外人才库”和“泗县优秀人才库”,建立长效对接机制。实施“领军型人才汇智”行动、“农民工回归”工程,全方位构建返乡创业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深化紧缺型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引进培育各类紧缺型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规划建设大学城、全国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积极推动高等院校在泗设立分校,打造集聚高素质人才的“智力高地”。完善企业引才育才用才支持政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完善人才招引服务政策,全面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汇聚力。

(二)实施工业强县行动,强化产业集聚,着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聚焦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扩量提质,高质量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建设制造强县、质量强县、网络强县和数字泗县。加快开发区提档升级,全面优化园区布局,积极与沪苏浙发达地区共建合作园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实施“351”重点企业培育工程、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固链工程,做大做强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打造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三)实施城市强县行动,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争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编制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一主两翼”城市发展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城市功能配套,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建设精品城市、智慧城市。繁荣“八大专业市场”,培育相关专业市场,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区。坚持文旅发展服务城市发展,高标准打造“四大文旅片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区中小学校,推进租赁住房建设,加快人口向县城集聚,2025年实现城市人口35万人。“县改市”“镇改街道”“乡改镇”取得明显成效。

(四)实施农业强县行动,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着力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经济强镇、经济强村战略,增强镇村发展活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实施“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工程,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构建“2410”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城乡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一轮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一户一块田”改革。

(五)实施生态强县行动,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家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推进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完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国省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健全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加快建筑垃圾分类分级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秸秆循环利用产业园,发展有机肥料产业。实施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发展。

(六)实施开放强县行动,推动改革突破,着力建设高水平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小四最”政务服务和“大四最”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轨道上的泗县”建设工程,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全方位互联互通,建成合新高铁泗县段,积极推进双堆集至泗县城际高铁、三洋铁路、宿淮铁路货运站扩能改造、蒙城至宿迁高速公路、固镇至泗洪高速公路、徐洪河铁路物流货运专用线等项目,加快航空产业园建设。建立现代大物流产业体系,打造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加强与皖苏鲁豫周边地区联动发展,高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定向招商引资,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最顺畅的示范区。

(七)实施六大建设行动,增进人民福祉,着力打造幸福美好新泗县。统筹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收入体系。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持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强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继续强化县级龙头医院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泗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泗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泗县。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泗县。

三、2021年政府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泗县建设新征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集群集聚,推动经济扩量提质。

围绕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中科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中国信科5G产业园、慈溪汽配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巨仁光伏二期、新亿盛丁腈手套等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建成投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实施工业技改专项行动,全年新增技改企业40家以上,技改投资增长40%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壮大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升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端发展商贸业,围绕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打造核心商务区和新城商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四大文旅片区”建设,争创安徽省文化旅游名县。

推动招商引资大突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抽调精干力量,聚焦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福建等重点地区,探索“基金+产业”“互联网+产业”等招商新模式,积极推行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用足用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平台。全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更高的站位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防止”要求,扩大“旗牌星联动”经验成果,完善驻村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消费扶贫等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强化扶贫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发挥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托幼、教育资助等防贫功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生猪生产,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7个、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大力发展“五小”新型田园经济,积极推进种苗基地建设,做大做强10个万亩现代农业基地,推进山芋、金丝绞瓜两个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大路口山芋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家庭农场330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5个以上。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推深做实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一户一块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和0.67万亩“旱改水”建设任务。大力开展绿化泗县行动,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5个、省级森林长廊示范段10公里,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实施农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推动“互联网+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数字乡村。优化农村居民生活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高质量完成美丽乡村中心村年度建设任务。

(三)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构建新型城乡格局。

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县城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积极争创全省城市更新行动试点城市。加快新城区路网建设和老城区路网改造提升,完成玉兰路西段、南柳路西段等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完善城区供水、供气、排水等设施,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城区排涝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城区供水管网、管道燃气实现全覆盖。实施18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13个棚改安置小区,开工建设玉兰景苑和鹿鸣山庄2个安置小区,完成10个地块征迁6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智慧平安小区、智慧交通建设,打造城市管理综合运行平台。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推进运河城市森林公园、漕运公园、泗州大剧院、运河文化风情街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城市扩容提质。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加快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争创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序推进“县改市”“镇改街道”“乡改镇”。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合新高铁泗县段建设,开工建设高铁和机场快速通道。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100公里,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县域公路通达水平。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固镇-灵璧-泗县段、泗洪-泗县天然气长输管线和泗县东门站建设。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美丽泗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综合防治大气污染。进一步强化“五控”措施,持续开展夏季臭氧、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精细化治理散乱污企业、餐饮油烟,加城市道路、建筑工地、工业堆场扬尘治理,持续落实秸秆禁烧管控措施,依法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全面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进一步提高。

加强水环境保护。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打造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补偿样板工程,强化唐沱河、奎濉河、石龙湖等重点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国省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系统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持续加强黑臭水体治理。

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围绕生活垃圾、危险固废、化肥农药、畜禽粪污等重点,加强农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实施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国家级试点示范改革,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

构建环保长效机制。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汉能绿色科技产业园、汉风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实施节能、节水和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实现天地空立体监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五)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改革开放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抢占发展先机,激发发展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支持政策体系,鼓励泗县籍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创新创业高地。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纵深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深化“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努力打造国内一流、长三角最优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财税管理改革,完善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机制,强化高质量税费征收管理。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全面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依法开展互联网金融整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各项政策措施,推进“五减”惠企行动。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和小微、民营企业等信贷投放,深入开展“无还本续贷”“税融通”等业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新发放“4321”新型政银担贷款6亿元。鼓励引导企业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锻造企业家队伍,打造企业文化。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建设特色“园中园”产业聚集平台,打造创新型智慧园区,持续提升泗涂现代仓储物流园运营水平,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打造物流运输产业园、农机农资物流园、新发地冷链物流园、粮食物流园,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产业园和山芋加工产业园。细化落实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发展支持政策,全面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加强与皖苏鲁豫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与昆山、玉环、嘉善等地开展园区合作共建,高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加保障。

实施健康泗县行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严格落实远端防控、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等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抓实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增强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筑牢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加强区域医疗体系建设,打造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创建省级重点专科。推动县人民医院完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完成三级甲等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援企、稳岗等政策措施,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进一步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等制度,加强城乡重病重残群体兜底性保障。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改革,完善社区养老托幼服务,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妇女关爱服务体系,支持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深化“交所合一”警务改革,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制度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系统落实防范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全力维护政治、经济等领域安全。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食品药品对标提升行动,增强监管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城乡7所中小学校和6所幼儿园建设,推进泗县技师学院、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建成滨河生态体育公园和一批社会足球场,举办2021年全民健身运动会,争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县。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科普为民惠民行动。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加快国防动员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深化双拥创建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抓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运用。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广播电视、残疾人、档案、地方志、气象等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造更加有为政府。

(一)锤炼过硬政治品格,以更新思维推进科学施政。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建立职责明确的政府治理体系,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抓落实的成效。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二)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以更高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认真落实政府工作规则,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持续优化政务环境,以更实作风推进高效理政。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领导包联企业机制,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开展行政服务进基地、进项目、进企业、进社区,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工作,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以更严要求推进廉洁从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实施细则,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各项举措,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内政治监督规范化、常态化,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新蓝图引领新发展,新阶段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泗县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fanwen/134894.html
    上一篇: 市直机关2021年党的工作目标责任书
    下一篇: 最新2022行政人员述职报告优秀示例热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