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夜思》教学计划三篇
2022-05-09 19:15:28
老师的记忆永远绘制在我们的记忆里,老师是祖国无私奋斗的样子一直在我心中。那么关于相关的教学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静夜思》 教学计划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静夜思》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⑴小组交流。 ⑵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⑶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真美!) 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 二、初读古诗 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⑴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⑵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⑴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⑵认读生字。(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 ⑷游戏运西瓜。(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指名学生朗读,评议。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⑵配乐朗读。 ⑷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指名学生上台背诵,其他学生评议。 全班齐背。(配乐)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⑴观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宽度。 ⑵指学生说一说再书空。 ⑷学生书写后展示、评议。 2、学生观察头、来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⑴教师范写,注意最后两笔,写时要注意。 ⑵书空、书写、展示、学生评议。 六、扩展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诗。 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两个: ()() ()() 3、写出诗句,选择加粗字的意思: ⑴(),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②不信() ⑵举头望明月,()。 举:①向上抬();②全()。 【板书设计】 6、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读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教学步骤: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一)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二)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三)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四)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二)认识10个二类字。 (三)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一)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 ěr 写“耳”字: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数“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边数边书空。 (二)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三)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静夜思》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