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2022-05-09 15:01:16
您在默默的奉献看着着我,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间,这才永恒,那么关于相关的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1和12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更大的发挥语文教学的职能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121班59人,122班60人,这连个个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灵活一些,男女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女生勤奋,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但男生的学习态度较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个别甚至不学。学生智力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偏低。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阅读和写作,第二、四、六单元后分别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第三、六单元后分别安排了一次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走近名人、家国情怀、普通人的生活、传统美德、走进自然、宇宙奥秘。 第一单元主要是写名人故事和品德的文章,第二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都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第三单元的课文讲述的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第四单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五单元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第六单元反映的是宇宙里的奥秘。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7、关爱留守儿童学生,抽空时间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辅导其学习。 为了全面落实、充分借鉴“六步实效教学流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教材体系、课堂体系,创造新时代的语文,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龙头作用,拉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相互融合,共谋发展,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语文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遵循学校教学计划和低年级语文班组工作计划,结合新生特点,遵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拼音和识字为主。同时,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第二,学生。 作为刚从幼儿园出来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刚入学,学前教育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基本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都是不成熟的,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不知道学校班级的所有规章制度,他的集体主义观念还没有形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处于逐渐形成阶段。 三.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言世界和口语交际。教材从入学教育开始,用四张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的校园生活和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有13节课,学习拼音的时候知道70个常用词,其次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10篇课文。一般来说,从浅入深,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模块背后都有一个语言世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巩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此外,全卷共有6个口语交际题目,布置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第四,教学难点。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是本书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是汉语拼音的教学是本书的难点。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策略。 1.学习习惯。 (1)注意在课堂上培养正确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 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利用家长的配合,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拼音教学。 (1)从图片开始,画出声母、韵母和音节。教学以拼读为主,直呼为辅。然后在早读课和课间检查学生的拼写,巩固四声。 利用写作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利用督导课训练各种拼音题型。 3.读写能力。 (1)利用课堂练习和写作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传递基本笔画名称。 要求每项作业字体书写正确规范,卷面整洁。 (4)通过练习训练汉语拼音和汉字拼写。 4.单词和句子。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词语、各种句式的训练,并在课外练习中变换题型进行巩固。 5、口语交际 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发言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②在课堂上利用课本插图对学生进行回答问题完整,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连贯的话 ③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再说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 6、阅读 ①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句子意识,让学生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并通过朗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②利用课余时间对指定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要求学生各个过关。 ③在课堂上教生简单的阅读方法和数句子和数自然段,还能完整回答问题,学会从文中找答案。 7、写话 ①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按顺序看图,看懂图意。 ②学会根据图意写出一句含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话,或写上两句及两句以上或一段连贯的话,并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六、培优扶困 1、培优 ①教学中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通过享受成功的喜悦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②家访中向家长推荐经典的儿童文学名着,让他们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达到在生活中和课外中识字,拓宽视野,增广见闻。 ③在小组合作中,让他们充当组长的角色,带读生字或课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2、扶困 ①教师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②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鼓励,讲新内容时多与他们眼神交流,试探他们的反应情况。 ③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争取把当天的知识消化巩固。 ④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进步。 ⑤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⑥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⑦“扶困”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