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情况个人总结与思考
2022-05-09 22:11:06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情况个人总结与思考
庚子之初,新春佳节,让人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迅即行动起来,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正在与肉眼都看不见的强大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这场疫情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大考”,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直接检验和全面考验。而两亿师生参与的“停课不停学”教育模式,也是对教育系统的一场“大考”。此次不平凡的“开学”,经过紧张认真的备课,在第一次线上答疑结束之时,同学们意犹未尽的学习热情,令我感受颇多,这是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成果和意料之外的收获: 一、对疫情影响的总体判断与思考疫情对世界、中国,以及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的严峻考验仍在继续。丘吉尔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每一次危机的出现,都蕴含着新的机遇。2003年的非典,因为大家都不敢出门,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看到了C端购物的需求,顺势创立了淘宝。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倒下一批人,新站起来一批人,这是历史的铁律。 这次史无前例的“停课不停学”,已给中国教育留下了新一轮变革的基因。一夜之间,中国教师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主播”群体。“新冠肺炎疫情临时让中国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测试平台,在实践中检验近几十年来有关在线教学突破传统学校模式的许多理论,它将最大程度检验在线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如此评论。未来,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各领域,中国教育将在广度、深度上再次实现跨越。若干年后再回眸,此刻我们正经历的,可能不只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而是一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变革。我们在座的都是这场变革的经历者、参与者,我们要乘风破浪,积极投身并贡献于这场变革,使全体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实现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并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在线教学开展情况的个人总结(一)在线教学的开展情况 在线教学中可利用的平台很多,除了我校合作的超星等之外,还有腾讯课堂、钉钉、企业微信等多种平台可供选择。到底选哪个平台,成为首先要抉择的问题。从2月4日收到学校的通知开始,主讲老师仔细分析了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过程的需求,逐一尝试、筛选直播平台。先后试用了超星、Zoom、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10余个平台。与家人一起逐一试验。初步选定了腾讯课堂作为主播平台,并以课堂派作为备用平台。 为了确保所选的平台经得起考验,老师特意提前主动联系学生,在2月10日组建了课程群。并在2月15日、23日先后进行了两次试课。并根据试课中反馈出的问题,形成了书面的在线教学方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线授课方案》。在方案中,详细地写明了在线教学所需的平台及注册方式、教学流程、课前准备、课后答疑、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努力,2月24日的开学第一节课,老师和60名同学圆满顺利地完成了1小时40分的直播授课,确保每一个同学做到了 “停课不停学”。 (二)在线教学的基本总结 24日开课第一天,学生和老师都充满了期待。因为前期的充分准备,第一堂课的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课程直播过程顺畅,课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向老师咨询求助,师生联系更加紧密。这也触动了授课老师对网络在线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 一要做好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第一次试课时候,同学反馈,听老师讲课有杂音,主讲老师意识到需要专业的设备才能保证授课效果,于是购买了直播用的麦克。还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购买了数位板,用于授课中的板书。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直播的效果。 二要认真选择和测试直播平台。直播平台是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核心技术支撑,所选的平台要有能够提供充足服务资源的能力。面对市面上众多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到底哪个好用,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课程特征选择,并且要对拟采用的平台进行充分的测试。在第一版的《授课方案》中,选择了某在线教育平台作为直播的备用平台,结果在第二次测试中,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直播便中断了。因此,我们在选择直播平台时,一是要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二是对所选的平台,一定要和学生一起进行两轮以上的测试,把直播中断事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三要借助在线平台实现教学角色翻转。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使用QQ群进行答疑解惑,组织讨论,同时采用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在线状态、学习效果。学生们在平台上不但完成了课前阅读任务,同时也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们课程组老师认识到这种教、学角色翻转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很欣喜地看到,有的学生还把在网络上下载的一些学习资料分享给我们,增添了资料库的内容;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倒逼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思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要做好课后线上教学效果反馈与反思。1.学生适应线上自主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这需要教师将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意义明确而详细地讲给学生,学生才会提高主动性,不会将其仅仅当作任务被动地完成。2.线上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情况,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活跃氛围,鼓励学生开口发言。(有时可能要提前安排几个同学提问,暖场,抛砖引玉。)3.采用翻转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减轻了,而是大大增加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xxx程的把控监督,并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前查找各种资料,熟悉教学内容,才不至于在课堂上被学生所难倒。4.线上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包括课程性质、客观条件、学生情况、教师偏好等等。正如本门课程所采用的翻转形式,是在该课程有优秀的、成熟的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才能够顺利进行。 三、透过线上教学得到的思考启示启示一:善于因势利导,将战疫精神化为教育力量 灾难会暴露问题,但灾难同样能展现我们强大的民族信心和国家力量。历经这场灾难,相信同学们会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找到不少课堂上没有的答案,更快成长。疫情就是最好的一课!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学校将战疫的故事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因为这场战疫本身就是一堂生动深刻的大课—— 这一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传统的家国情怀。这一课,是全国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无私忘我、救死扶伤,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崇高精神。这一课,是许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援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时期,让广大师生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是一堂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把疫情当成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是我们教育的追求。”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如是说。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答案,在“停课不停学”的这场“大考”中愈加清晰。 启示二:注重融合发展,线上与线下融合至为关键 疫情发生以来,如此大规模地让学生在家通过在线学习接受系统教育,还是第一次,对在线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线教育行业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同时在线教育所带来的利和弊,也引发大家对在线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讨论与思考。 在线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资源开发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网络空间带来的个性化、智能化教育模式。但是,目前的线上教学距此目标还差得很远,很多只是将网络当成日常教学的工具,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换到“网络+讲授”,没有发挥网络空间的优势。未来需要把学校教育的资源转化为线上教育的优势,线下与线上教育相融合成为变革的关键。学校不但要重视线下教育,同时也要重视线上教育,把二者的特点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学校办线下教育,各类公司办线上教育的局面,学校应当成为开展在线教学的主阵地,而各类在线教育形态与机构应发挥网络技术和服务优势,帮助学校构建“智慧课堂”,帮助教师拥有线上教学的手段,服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线上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也必然催发学校组织和教育教学形态的变化。由于人类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地位,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者”。未来学校不再只是固定的、标准化的教室、教材和教师,而应该是活动的、个性化的、自主选择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学校是丰富多彩的、自主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空间。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传授知识,而是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方法和能力。教师由学科专家成长为教育者,从关注知识点转向学生发展,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学生“如何学”和“学到了什么”。 启示三:强化教育公平,用在线教育填平公平鸿沟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对教育公平关注度极高。近年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网络已覆盖绝大部分乡村,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98.4%,为实现大规模在线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破解教育公平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停课不停学”让全国学生可以用互联网直接学到最好的课程,让教师有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互联网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送到每一所学校,这就有可能让教育更好地与互联网融合,加快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可以说这是一次山与海的“牵手”。疫情期间,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向云贵高原深处的254所中学“云端”送教,在教育资源、教学指导、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帮扶,让贵州黔西南州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一个个线上平台,已显露出网络改变教育的强大力量。这次“停课不停学”就是一场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实战演习,也是一场关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革新,并通过互联网惠及全国每个学生。 从更宽广的视野看,今天中国已经进入新工业革命时代,从产业变革到人才需求,都呼唤全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线教育将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启示四:推动改革创新,改变教学的传统课堂模式 这次“停课不停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真正回归新课改目标,才是线上教学的破发点。可以想见,随着师生对线上教学认知的深化,未来的课堂也会像互联网产品那样,快速迭代、精彩纷呈。 以往,有的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时,常常照搬线下课堂,连上课起立、坐姿、学具摆放、问答对话都一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看似只是切换了教育空间,但实质完全不同。将线上教学定位为线下教学的线上化,违背了在线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其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并不是一个新命题,而是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目标,此次“停课不停学”再次启发我们思考。 受疫情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整体从面授教学转向线上教学,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停课不停学”是推动“课堂革命”的重要契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在线教育新供给的核心,也直接决定这场课堂革命的广度和深度。但缺了课程表的约束,少了面对面的氛围,线上课堂怎样吸引学生? “如果我是一颗药,我会被病人吃掉,进入他们身体里,把病毒给打跑。到了春天,大家又可以取下口罩,在阳光下开心地奔跑。”这首49个字的小诗,是重庆谢家湾小学一年级学生曾铄涵的课后感想。“停课不停学”期间,该校400多名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疫情防控和学科特点共同研发专题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中关注个体与他人、社会与世界、人类与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认为,现在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普遍能接受线上教学。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 启示五:突出教师主体,用网络技术赋能教师发展 疫情期间,守着一部手机,武汉光谷第一小学教师何双学会了操作各种软件,学会了在线直播、在线答疑。“直到这次疫情,我才真正感受到互联网的魅力。”在技术的赋能下,从不敢、不愿,到现在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享受网络带来的全新教育体验,很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杭州春晖小学校长田冰冰举了一个例子:过去老师在微信群里一个简单的问题,常常招来刷屏式的回应。换作投票小程序后,数十人同时回答的状态变成了选择题的勾选,老师也能一目了然看到回答数据,给教学带来有益参考。 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广大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从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陪伴者,从教书匠变为与时代保持高度链接的思考者,并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者。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面对疫情带来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面临新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认为,未来不仅要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深入思考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有效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教育,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此外,随着在线教育发展,未来教师资源的配置可采用弹性方式,通过“共享教师”解放教育生产力。 启示六:健全教育体系,不断塑造多元化教育载体 疫情的发生提醒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即“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教育”,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不仅是积累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养成社会文明风尚,具备科学知识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在校的青少年,还包括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书本知识,更包括人类文明与道德教化的传承。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不仅是课程与课堂,更包括各类社会机构。 社会教育当前也面临一些挑战,互联网为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载体和无限的空间,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好社会教育的探索才刚刚起步。近几年各地建设了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艺术馆、体育馆等。从职能看,这些都属于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但是如何按照教育规律运行,克服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倾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和求学的背景下,广大农村的社会教育如何开展,还有待探索。我们比较重视学校教育,但是忽视了社会教育的建设,导致我国教育体系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教育的不足既导致社会文明素养的缺乏与科学素质的薄弱,也导致学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实现,要逐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相协调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