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3篇
2022-05-08 08:53:42
坎坷使我们走向富强,更是坎坷让我们有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下面由和大家分享精选关于《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3篇,以供参考。 观看《我和我的父辈》有感1 昨天下午去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正当国庆,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看看也是很有益处的。 整部电影都很励志,共分为四个片段。第一个片断讲的是,在抗日时期发生的故事,第二个讲述的是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第三和第四片段分别是为了促销产品而拍广告和科学实践发明创造的故事。也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中国一路发展的坎坷。抗日战争十分艰苦,面对日军的大方位进攻老百姓只好躲进地道,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无畏地冲到最前面,面对日军大部队和炮弹,还有飞机的扫射有些无能为力,手持弯刀和炸药的中国军人们奋力抵抗。乘风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跟随父亲在前线打仗,无畏、勇敢与担当造就了他为人民着想,不畏牺牲的英雄品格,在那么一个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勇于站出来就是十分伟大而坚强的。 炸药的创新研究是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的,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爆炸,它还讲究精维性和认真程度,一丝不苟的态度要达到极致。一家四口人,父母的工作都是炸药的研究,但不是所有人都想投身于这个工作,他们知道,创新开拓需要牺牲,也需要一路的坎坷,完善再完善,投身于工作的父亲在一场意外中离世,两个孩子和妻子更多的是悲伤,但舍去自己的利益去成就更多的伟业,也有不舍和难过,但动力使他们步步前行。 坎坷使我们走向富强,更是坎坷让我们有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感谢坎坷,更要感谢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牺牲的英雄,也正是他们让中国更加强大! 观看《我和我的父辈》有感2 今年国庆,我和爸妈来到电影院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 “祖国”以时间为序,“家乡”以空间为轴,此次“父辈”以世代为章,聚焦于不同时代下的普通家庭,以亲情为切口,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启蒙。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诗》。这个故事讲述了1969年,我国需要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章子怡饰演的是一位母亲,又是肩任航天事业的主要工作人员之一——一位女性火药雕刻师,为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整形;她的丈夫是火箭发动机设计员。夫妻俩人为了火箭的发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败中,丈夫牺牲了,为了隐瞒孩子们父亲离开的事情,只能欺骗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来都带着一篇自己写给孩子的诗,那是孩子的父亲约定了要给孩子的诗。终于孩子们还是识破了谎言的`局面。她告诉孩子们:“孔明灯里放蜡烛,点燃之后会因为有气就慢慢飞上天空,你们的爸爸就是做这个有关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灯还大的事业,可以飞上月球的大事业。”后来,孩子们终于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宇航员。 漫天黄沙、茫茫戈壁,时代气息与历史质感扑面而来,迅速把观众带回了50多年前“长征一号”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电影细致入微地真实还原了四院航天人生活与工作的一隅。 《诗》是一首写给中国航天人的诗、写给浩瀚宇宙的诗、写给中国电影的诗。它通过描绘中国的航天工程背后的奋斗和付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愿景。从屈原的天问到现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无不展现出对这片星辰大海探索的激情,与支撑这份宏大理想的诗意。 观看《我和我的父辈》有感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就是要文明修身,立志成才。要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品行的内省、提高和完善,追求完美的人格,为自己成为栋梁之才打好基础。 民族精神之热爱祖国。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而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民族精神之乐于助人。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查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女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就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的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民族精神之孝顺父母。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的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之宝;民族精神,是中华社稷之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它的源远流长,核心就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诸葛亮毕生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面对旦夕之间的荣辱骤变,从容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历历变迁,而民族精神则越来越深刻地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精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