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范文模板 > 读后感>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斯科特·派克是著名的心理医生,那么《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读完后是不是都有着不少的读后感?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参阅。

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篇

  

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少有人走的路》是心理医生派克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在目睹了各式各样的人生苦痛、困扰后写出的一本书。“人生苦难重重”,是开篇的第一句话,也是本书带给我的一个最大启迪。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这本书中,我记得索达吉堪布说人生本来就充满痛苦,快乐是暂时的、无常的,一切痛苦的根源来于自我的执着,那本书中我接受到的是用“无常”的角度去接受苦难。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我对痛苦的人生普遍性又有了更深的感悟,不管是自己“心生”的痛苦还是外界带来的痛苦,面对痛苦要有一个全盘接受的态度,并不是只有你一人的人生充满痛苦和挑战,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面对的,逃不掉的。接受它,释然了,才不会陷入绝望和逃避,才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做出更多自由的选择,并坦然接受选择的结果。

  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消失,也不意味着面对痛苦时那种无力、沮丧、焦虑的感觉没有了。面对痛苦,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方向——自律,即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自律包含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其中先苦后甜,延迟满足,是指“重新设置痛苦和快乐的次序,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孩子应从小养成这种习惯,如果成年后弥补通常是事倍功半。

  说到延迟满足,不得不说一说在读书会上大家谈到的,被歪曲的延迟满足,有人认为延迟满足就是在物质需求上“知道你想要,偏不给你,你不想要了,我再给你”,以此让孩子知道东西是来之不易的,不能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可以即时享受,要有条件获得等等,也有人在孩子的精神需求上搞延迟满足,即使可以肯定、赞赏孩子,也要给予沉默甚至打压孩子,以此让其更坚强、不骄傲,避免其自我感觉良好而沾沾自喜。

  我认为这两种延迟满足,只会让孩子忽视自身需求,压制需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在精神上求认同、求赞赏的渴望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应用这种所谓的延迟满足造成心理上的扭曲。作者主张的延迟满足是指面对懒惰和贪图安逸的人性时,例如我们的问题拖延症,延迟满足可以让我们及时看清人性弱点,及时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自律的习惯,避免问题像山一样衡桓在心,阻碍心灵成长,心智成熟,当我们接受了痛苦的现实,并能有效的处理痛苦,我们对痛苦的承受力自然便增强了。

  面对问题和挑战应敢于承担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你是否评估过自己的责任呢,你是否把问题中他人该担负的责任,完全揽到了自己身上,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或是把问题都推到他人身上,忽视了自身的责任,而让别人活得很痛苦呢?所以面对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对自己责任所在进行评估,整件事情中,我负有哪些责任,其他人负有哪些责任,在局势中哪些是可掌握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在觉察中保持平衡,让我们可以做出更适合的决定,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除了在责任中找到平衡,我们还需要在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之间找到平衡,也是在接纳自己和修正自己之间找到平衡,在忠于事实的前提下,不断对固有的思维进行觉察、质疑、修正。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帮人修车的例子,来说明只要你愿意试着去做,你也可以做到,但通常我们要么直接放弃,这事超出另外我的能力范围,要么抱着等待问题自己消失的态度,置之不理。看了这个小故事,我也拿起工具,仔细研究了下二宝坏了一段时间,一直等着周末找修车的地方修理的滑板车,最后我在工具箱里找到了和螺母对应的工具,自己修好了滑板车。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耐心,你就可以解决一些自己知识、社交、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自律是我们面对人生痛苦和问题的一种方法,但面对人性中的懒惰和童年已形成的策略,要做到自律是需要毅力和勇气的,作者认为爱便是自律的源动力。我们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当我们组建了家庭,我们的家庭也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夫妻、父母、孩子,没有一种方法和工具是通用的,只有从爱的根源出发,我们才愿意去关注自己、关注对方,愿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心灵地图,找到自己的频率,再帮助我们的伴侣、孩子找到他们各自的频率,然后像不同的琴弦共同奏出和谐的旋律。

  真正的爱是一种自我拓展,是帮助自己和他人实现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不是自我牺牲也不是对他人的控制。说到爱,我曾自责自己无法做到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掌握不好自由与放任、限制与控制的界限。孩子上小学后,越怕限制和控制了孩子,反而没考虑到中国教育体制的实际情况,不但没有帮助孩子走好自由的路,还忽视了父母应承担的责任。

  如作者所说,婴儿时期,父母对孩子通常是无条件的爱和满足,这时的婴儿通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到了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的爱通常变成了有条件的爱,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会不接纳和生气,这会让孩子了解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也是孩子形成自我界限的一部分方式。

  作者说“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无原则的接受,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回想自己在孩子成长阶段对自由理解的一些偏颇,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适当管束不等于限制,适时的干涉也不等于包办,在家庭教育方面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并给予孩子恰当的管教、批评、提醒、帮助、敦促,这是每个家庭需要不断摸索的,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法。当一种旧有说话方式、思维方式、关注方式不再起作用时,不要再一味坚持,应该思考、改变、调整,既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盲目地坚守执着。

  作者提到真爱的本质,是自我扩展而非自我牺牲,也让我更理解了付出的意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个人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需求”,我们为孩子所做的,其实也是满足我们肯定自己的需求,而非都是自我牺牲,“自我牺牲的抱怨,潜意识蕴藏的更多的是一种恨,渴望得到发泄”。

  你是否有很多有惊无险的意外,是否有很多机缘巧合的惊喜,你认为这只是偶然好运吗,有没有想过这是一种在背后护佑着你的强大力量呢?如果真的有,你现在是在拒绝这样的恩典,还是已经做好了接受恩典的准备?在信仰和恩典的章节里,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内心的上帝”,蕴藏在我们每个人潜意识中那强大神秘的力量,想接近它,需要我们放下自以为是,心中的浅薄,不断地去学习,去质疑传统宗教、文化、父母和童年经验等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成长的路上我们并不孤独,那个强大的力量可以给我们足够多的好运,只要我们多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少用臆想去控制大脑,便能迎接恩典的降临。

  如果说心中的爱是上帝,那么人性的懒惰就是魔鬼,它是爱的对立面,阻碍我们成长,阻碍我们接近内心的上帝。我们发出成长的意愿,是受到爱(内心上帝)的召唤,所以我们才愿意忍受痛苦、放弃幼稚,走向成熟。

  

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回想那晚《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捧在手中之始,我仿伄在茫茫沙漠上,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在条件恶劣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是在我脑海中闪现出的“丝绸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等等历经多少磨难,将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他们用生命普写了“丝绸之路”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书中第一部分写的“自律”,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现实、保持平衡。对于推迟满足感,我们不要贪图暂时的安逸和一时成绩的满足,工作时要先难后易,克服自己工作拖沓的毛病,延长满足感;而对于承担责任,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从《少有人走的路》书中的“吃蛋糕的习惯”,看到自己时有拖延的习惯,特别是时限宽松的事情,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时对自己认为不重要的问题或小事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联想到我的工作职责中有项业务是每年7-12月到质监部门年检证件,可是每次都是等到最后一个月才去年检,虽然没有影响到工作,自己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去年检呢?假如未能按时年检,必然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还会直接影响到有关企业相关工作的年检。这可是“吃蛋糕的习惯”心理模式。其实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工作,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确实变的相对轻松,工作一天下来心情也轻松。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这是我人生旅途上又一个学习成长的新起点。在慧达读书会首先收获的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对爱的全释,让我学会爱,并且有爱他人的能力,知道如何去爱成为我人生必修课;再就是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用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让我身临其中,踏上人生艰辛之旅,让心智成熟之旅相当漫长,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恰恰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 书中说“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我想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走出自己的“丝绸之路”。

  

2022年最新《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21世纪,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变快,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心理问题增多。可能是学习压力,也可能是工作压力,总之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压力,有的人内心强大就会自己解决而不至于做出极端的事,有的人并不能,就选择各种逃避的方式,例如自杀。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作者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这本书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虽然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但是我们的却是需要这些帮助我们是自己成熟起来。

  因此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fanwen/78301.html
    上一篇: 关于精选《远大前程》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 关于读《羊脂球》有感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