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文库资料 > 优美短文>挺起脊梁

挺起脊梁

  一位老教授,年届六旬,近40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从未坐着讲过课,按规定,他早有资格坐着授课了,但他已经养成了站立的习惯,他说:“站着身体累,但坐着心累。”朴实语言的后面,却蕴含着深刻的为师之道,为人之本。“德高为师,身正是范”,老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箴言。一个人,就应该堂堂正正,挺起脊梁。老教授因岁月蹉跎而不再有挺拔身躯,而这更突显出他伟岸的人格。  挺起脊梁是一种自信。备课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没有止境,教案始终在不断改进完善,直到走上讲台,备课才算完成。如何丰富内容,如何雅俗共赏,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凝练语言,如何把握节奏,都要通盘考虑,才能精益求精,于是,授课成了一门艺术,而讲台变成了舞台。当老师昂首走上讲台,将教案置之案头,不需要再看一眼的时候,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这就是苏轼所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心中”。做人就应当有这种自信,这样的人才值得信任,做事让人放心,也必将能够担当重任。  挺起脊梁是一种尊重。老教授尊重了别人,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知识。师者率先垂范,学生慨然相随,尊师重教正是在彼此的尊重中形成了良性互动。师者之神圣在于让人从无知变得博学,以聪慧取代愚钝,师者以蚕之吐丝、烛之自燃泽被后世,虽空乏其身,却赢得天下桃李。每个人都有独立人格和超于我之处,三人行必有我师,尊重每一个人,才可短长互补。与人交往时,如果他蜷卧而坐,这是一种软弱,如果他仰卧而坐,这是一种傲慢,如果他能够挺身而立,这是一种尊重。我们应该挺起腰板,守护我们的真诚,表示对他人起码的尊重,这不仅不会失去所谓的官威,降低身份,恰恰是在挺胸的同时,也挺立起自己的人格!  挺起脊梁是一种感召。曾经有个故事,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那里的学生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究其原因,是因为那里太穷,买不起粉笔,老师只好用手指蘸着水在黑板上写字,可字很快就会蒸发,于是学生都养成了速记和心算的本领。我们不必探讨故事的真伪或乡村的贫困,我们且看老师的言行对于学生影响如何之大,一个好老师,一节好课就能改变一个人。轰轰烈烈固然光芒四射,平平淡淡亦有闪光之处,老教授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起到了标杆的作用,令学生受益匪浅,因所感有所思,有所行。我们应当甘于平凡,把握点滴,用不经意的脚步踩出动听的音符。  挺起脊梁是一种博见。《劝学》篇说:“吾尝跂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站得高,看得远,井底之蛙之所以只能看见巴掌大的天,因为它的视线被局限在尺寸之地。当老师高高站立讲台的时候,整个教室尽收眼底,蛛丝马迹都逃不开老师的眼睛。所以,要想统筹全局,必须有高瞻才能远瞩,如果只盯着一角,必将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另一方面,登高的同时也更能让别人看清自己。授课之艺术性不仅仅在于嘴说,表情神态和肢体语言也至关重要,老师有胆量走到大家的面前,经受品评、接受考验,在别人“挑剔”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这是责任,更是勇气。  人有琐碎工作之压力,有养家糊口之压力,有为人处世之压力,有名缰利锁之压力,有生老病死之压力,压得人驼了背,弯了腰,其实是少了孟子说的“浩然之气”,若能挺起脊梁,泰然处之,则事无大小之分,难易之别,都能从容对待,于人、于己、于事都有好处,关键是能否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wenku/123618.html
    上一篇: 不迟
    下一篇: 大理不只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