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脊梁

  我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走了十几里的山路,终于在日暮时站到了这所学校的门口。这是一个在市级地图上都难以寻到的地方,抬头望去满眼是山,山的后面还是山……  我为寻访一个人而来。推开门,是一间整齐的卧室兼书房。这个房间位于学校的东南角,冬冷夏热,他却心甘情愿地住了十几年。房间似乎被仔细收拾过了,一切含有个人信息的物品都被收走了,只剩下一侧的书桌上,还堆着几件杂物。  那是几颗干瘪的枣。初送他时,那枣还是青绿油亮的。这是最初他要走时,周围的乡亲们闻讯将家里最好的东西——鸡蛋、枣、土豆……统统拿来,堆在他的门口。蜿蜒的山路上,准备清晨悄悄离开的他看见的是举着火把的乡亲们在跪送他的离开。他们不奢求他能留下,只感激这一年里他为孩子们的付出,太过贫穷的他们无以为礼,只好以身为谢,俯倒在山路上,护佑他的离开。他不知自己还能如何拒绝这群乡亲,那蜿蜒的火龙和俯下的身躯如同一把烈焰,将他想离开的念头烧得一干二净。他终于还是留下了,退回乡亲们的谢礼,他重拾教鞭,口袋里只装了几枚青枣。  枣子旁边是几把三角板和几个乒乓球拍,看得出是手工的痕迹。山里什么都缺,于是他就成了全能高手,桌椅坏了,自己修;屋顶漏了,自己补;没有教具和体育用品,自己做。他们这样的村子呀,平素连外人也见不到一个,更不用提向外界求得什么帮助,他也不愿求什么,缺什么他就带着孩子自己做,跟过他的孩子都知道他有一双骨节粗大却灵巧的手,他们都暗自羡慕并希望以后自己也有一双这样漂亮的手。  一个半开的匣子里装着他学生的信,匣底还有一个薄薄的没有署名的信封,打开来看,居然是一张聘书,来自山外一家省重点中学,给出的待遇也是极优厚的,那落款是10年前。当时他为了帮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筹集学费,无奈只好下山求助媒体,却没料到报社一篇关于他的报道让他瞬间成了名人,人们纷纷感念于他对山村孩子们的默默奉献,也有学校向他发出邀请,他却不为所动。“山下的孩子有许多老师,山上的孩子却只有我一个。”他如是说,而他教出的孩子,不少也填了师范类的学校。  头微侧,眼角却在不经意间看见了一个方形的乌木盒,被人细细用红布包着,静静地躺在那里。而上面,居然是他在报纸上的一张照片,他和几个孩子站在简陋的旗杆下,举行着升旗仪式。他的神情是那么肃穆,才四十出头的人,身躯却如六十老翁般佝偻,他挺立着,双眼望着国旗,整个人的身形似一棵钢铁般硬朗的树,带着不屈的气概,直冲向天际。  这样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呀,他们于高山之巅,深谷之中,以一己之力将知识授予孩童,为他们打开通往外界的路,他们不求名利,不慕虚荣,且不为人所知,却是他们默默支撑起中国最薄弱的地方。“而现在,该我来代替你了,我的老师!”我暗忖,拿起桌上的教鞭……  (选自《中学生》)  【赏析】  文章选取一间小屋作为道具,让过去的美好回忆都在这里聚焦、凝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的回忆,却从一个生活的横断面,窥探出一个乡村教师的酸甜苦辣,从而突出“教育之脊梁”的主题。文章的推进采用倒叙的手法,并以主人公的心理为线索层层展开,有意识流小说的味道。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wenku/124946.html
    上一篇: 庄周梦蝶,我梦渔翁
    下一篇: 秋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