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名声鹊起,还是近七八年的事情,原因是普洱茶,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其中有老班章、新班章、贺开、班盆和老曼峨这样一些在全国响亮的名字。其实它是位于西双版纳西南部和缅甸接壤的一片山区,附近有三十多个村寨,一万二千多布朗人。和他们杂居在一起的还有哈尼族、拉祜族以及傣族。 布朗族是云南不足十万人口的七个“少小民族”之一,但它却是一个与茶相伴而生的民族,他们种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在日常中,他们信仰“万物皆有灵”的原始宗教和南传的小乘佛教,“拜茶祖、祭茶魂”,敬畏生灵为他们带来了延续至今的幸运。 这组照片是“南摄影家罗怀学先生摄于十年前的作品,为了这些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图像,他十四次徒步或骑摩托走进布朗山。这些一生动而富有“人类童年”印记的图片,至今为我们了解这片古老、奇异的土地增添着深度和厚度。 左一:布朗族喜欢渔猎,他们把中旬边境的南东河拦断堵坝猎渔。每天寨子里都会派人24小时看管鱼坝,将捕得的鱼全寨按户平均分配。左二:布朗山的孩子天真、可爱,不知道什么叫游戏,也没有见过玩具,最爱玩的,就是在寨子的空地上玩“老鹰。刁小鸡”。 右一:将砍倒的树木曝晒一月半者,请布占择个良辰吉日,便可放火烧荒了,烧出的草木灰,是庄稼生长的天然肥料。雨季来临前,寨老将烧出的火烧地分给村民,人多多分,人少少分,瘦地多分,肥地少分。 右二:布朗族妇女在村口打盖房用的草排。 右三:给孩子哺乳的母亲。 左二:升和尚,是布朗族男孩子从小的向往,一般12岁以后,就可以剃度入佛,学傣文、念经书,到成家立业的年龄,便可还俗,结婚生子。过去缅寺是布朗族唯一传授、学习知识的地方,没当过和尚的男人连女人都找不到。 右一:在布朗山大多实行“一村一校,一校一师”,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老师常把几个年级的学生拢在一起上大课,语、数、英、体、美一人包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