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烧得一手好菜,即便简简单单的家常菜经过母亲手里加工一下,就变成美味佳肴,每逢村里有人办喜事总是少不了请她去帮忙。母亲不仅会做漂亮的花鞋,就连各种农活也不在话下,年轻时的母亲是个种庄稼好手,可就有一样让人想不通,如此能干的母亲就是学不会包粽子,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会包粽子的父亲到成了主角。 那时候端午节来临前,母亲总是早早地把包粽子用的粽叶、糯米、红枣、绿豆准备好,而父亲则是大显身手包粽子,看着一张张宽大的粽叶在父亲手里如同变游戏般翻转,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漂亮结实的小粽子被麻绳连成一串串。母亲则在一边帮忙打下手,我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学包粽子,并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包粽子,母亲说:“她跟父亲学了好几年,一直学不会,也就放弃了,反正你父亲会包我有得吃就行了。”母亲的话把父亲也说笑了,看着父亲和母亲彼此默契的样子,我分明看到了一种幸福所在,父亲包的不仅仅是粽子,还是一种深深体谅的爱。 等到粽子下锅时,母亲则一切听从父亲的吩咐,坐在灶膛里烧火,不一会儿,一缕淡淡的粽子香扑鼻而来,那混着粽叶和糯米的浓香,常常诱得我们姊妹几个口水忍不住流了下来。那红红的火苗,映照着母亲的脸上。这时的母亲也高兴地哼上几句黄梅戏。粽子煮熟后清香四溢,白色的糯米渗着浅浅的绿,还有粽子角上几抹赤豆的红,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愉悦人,此时的粽子已不止是食物这么简单,而是浸透着父母深深的爱。 如今父亲已76岁高龄,只因双脚行动不便,每天靠拐杖行走,母亲也快70岁了,本想让父亲、母亲到城里和我一起住,父亲说他不想住在城市的高楼里,没有在乡下方便,母亲也说在乡下住习惯了,再说父亲行动不便要人照顾,也就不过来了,说实在的这一切都是父亲和母亲的托词,就是看到我家目前生活非常困难,不想麻烦我。 每次回到乡下,看到仅有几户老人待在寂寞的山村,我的心里只有痛,陪着父亲一起说话时,父亲记忆犹新,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父亲母亲在为我们操心的日日夜夜中,一天天老去。即便年纪大了,依然在乡下的菜园种些蔬菜和瓜果,每每蔬菜瓜果上市时,总是第一个打电话叫我回去摘些回来。 每次母亲从乡下到我家里来,总是不顾年老体弱,背上一大袋蔬菜,又不放心行走不便的父亲一人在家,当天就赶回去。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依然为子女的生活而劳作,面对风烛残年的父亲和母亲,我早已泪流满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