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文库资料 > 优美短文>在爱恨交织中豁然明白

在爱恨交织中豁然明白

  现在,我宁可喜欢一个爱恨交织的人。也不想被爱憎过于分明的人所吸引;我已经对简单的善恶二分法感到警惕和厌倦。换句话说,我更喜欢矛盾着的人,而不是那种按照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将世界和人一分为二的人。我越来越觉得矛盾着的人更真实更善良,也更能打动人心。  一个具有智识的人,会认识到这个世界绝不是万里无云,可以一目了然的。而人,则更加复杂多变,人性的幽深、交互、起伏超乎想象。小时候看电影,总喜欢把人物分成好人与坏人,却不明白在所谓的好人与坏人之间有更多难以划分的人。不过也不能全怪我,一些电影就是习惯这么拍,拍得不矛盾,让人看得也不矛盾。时间一长,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好人也变得不那么好看,因为简单的善恶二分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即便具有神技的演员,也无法将这种原本虚假的好人演到真实动人的程度,有时候反而让我觉得坏人也比好人更有可观性。现在的情况好多了,譬如莫言就谈到他写小说的一个经验——“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结果莫言塑造出了真正动人的人物,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莫言的话放到过去肯定会吓坏不少人,他却凭此让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人物赢得了深入人心的自由,并且融入了一个时代。  只有活着的人才会时时处处感觉到矛盾,而那些死了的人才会真正离开矛盾、没有矛盾。矛盾让人活,让人生动,让人站起来、“立体化”。声称自己从不矛盾的人则越来越显得可疑,他身体活着,感觉却死气沉沉,动作僵硬、表情呆板、思想单一,怎么看都不可爱,犹如别人剪出来的纸板人,连造型、色彩上的讲究都没有。好人身上也有坏的东西(只看占多少比例,坏得距离底线有多远),即使真正的坏人身上也有“好”的东西。这就是红尘深处最动人的地方,也是我一想起生命和人生会感到激动。会觉得有希望的地方。那种自认为自己没有矛盾,也不允许别人有矛盾的人,才是欠缺生命力、自我囚禁的人。他们在人群里只会寻找朋友或者敌人,单对自己和朋友好,看见坏人就想一棒子打死,坏人真的死了,还要狠狠地踩上一脚。他们的关心爱护是自私狭隘、经不起考验的,他们面对负面、对立面,激起的只有一己的仇恨和快意,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仇恨和不痛快,将整个世界都置于危险的境地。人生变成黑白照,生活沦为争斗,春天被涂抹成寒冬,花园被推倒成废墟。哪里还有激荡心灵的动人处?  感觉到矛盾的人才会对坏人给予同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有坏的东西,只是自己用善心战胜了恶意,而坏人没有力量做到这一点。坏人在接受惩罚的同时应该得到“同情”,这就弘扬了善,让恶显得更是恶,更没有嚣张的理由和余地。让人心在善恶间流动,用灵魂的有无强弱做出选择,让社会变得丰富多彩,激活光明,也宽容角落里的幽暗,-矛盾带来变化,带来生机,带来无限可能。矛盾不代表一个人没有原则、不顾主流,而是他有可能看到了更大的原则,或者对某些画地为牢的原则有了质疑和警觉.认为主流是由无数支流汇聚起来的,为了主流一味牺牲支流,也终将无所谓主流。矛盾的人常常觉得自己很难,却让世界变得更容易,让人与人的相处变得更友善。矛盾的人常常会领悟到:不是世界和人家不正常,而是自己还没有长大,而这恰恰是他们可爱动人的地方。矛盾的人总是在不停地成长,而且很有希望长大,而那些压抑、排斥甚至扼杀矛盾的人从一开始就停止了成长,自以为停止成长就是强大,就能够当他人道德上的审判者,却不清楚他们是以自我囚禁的状态来审视“牢笼”外活得自由而生动的人。  有人说,一个人的可爱之处,常常会源自看似矛盾的丰富性。世界也是这样,一个矛盾、复杂甚至残酷的世界,才是终极生动的世界。我也记得有人说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最矛盾最复杂的作家,所以我至今仍相信他也是一个最动人最伟大的作家,掀开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我看到里面写满了世界、人物和他的以及我的、我们的矛盾。正是这种真诚、深刻、博大的艺术魅力让我学会了从心里面流出泪水……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wenku/125848.html
    上一篇: 忆童年糗事
    下一篇: 呼唤新的文字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