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范文模板 > 工作计划>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科技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战略思维抓创新,全面构建科技创新服务新体系。

一是加快上合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与各方共同建设上合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倡议,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多方参与”的方式,探索多边机制下的国际技术转移新机制与新模式。中心搭建九大功能区,投资2500万元建设万余平米线下平台,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开发线上一网一库一平台,目前已进入内测阶段,“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网”开发完成,科技成果库已入库电子信息及海洋产业领域科技成果超500余项,打造全国首个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科技服务跨境平台。积极筹建上合作组织成员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5亿元,首期2亿元,主要用于创业项目及配套服务项目。

二是成功举办2020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第二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正式启用,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北欧(青岛)跨境产业创新合作中心等7个项目在启动仪式签约,吸引近300位来自国内外政、商、学等各界嘉宾,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参与,建立起疫情常态化下,国际技术成果精准化对接新机制。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新华网》《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山东新闻联播》《大众日报》《青岛日报》以及《凤凰网》《今日头条》等省市近百家重要媒体报纸进行报道650余次,大会现场视频累计播放量达20000多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

三是全力推进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是山东省内首个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为特色的专业性、引导型创新平台。硬件方面,“中心”位于徐州路88号,面积约6500平方米,目前,设计方案已确定,装修改造稳步推进,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软件方面,建立山东海洋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已导入2000多项常规成果和1000多项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从中筛选70项重点可转化成果开展精准对接。该项目受到省、市、区三级资金大力支持,累计达9000万元。

以平台思维抓招商,持续开创“双招双引”新局面。

一是强化华夏基石(中国)总部基地建设。深化与华夏基石战略合作,通过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构建与产业孵化加速,助力青岛成为北方的深圳2020年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已引进企业12家,其中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5家、行业协会2家(包括上市公司唐人神集团、头部企业上海国药零售、中以生物科技、金丰农业等)。组织华夏基石峰会青岛周、时尚产业峰会等峰会6场,《大众日报》《青岛日报》以及凤凰网、中国日报网等众多媒体对峰会进行了跟踪报道,社会反响热烈。开展培训活动60场,组织市南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走进头部企业活动9场。

二是积极参与举办“2020青岛创新节”。深化与青岛市科技局合作,“2020青岛创新节”11个版块我区承担和参与7个版块,借助市科技局资金、资源,重点举办双招双引政企对接会、金融科技专场论坛两个分会场,协助举办2020年金融科技大会与区块链大会、点亮青岛活动、科创潮音嘉年华、·造物者市集等,有力提升了市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点亮青岛”活动采用灯光秀展现建筑之美,吸引了大量游客,社会反响热烈,大众网、青岛新闻网、腾讯网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有效提升了西部老城区的形象。时尚工业互联网平台、长寿科技两个项目代表市南区参加开幕式十大项目签约,积成电子进入2020青岛上市潜力高企10强名单。

三是多措并举助力“双招双引”。1-10月份引进落地项目共59个,实际引税项目34个。积极推进长寿科技项目,建立长寿科技产业生态,打造长寿科技产业园,引进项目包括小i机器人、云迹科技、汉森机器人等,打造成中国长寿科技第一城,该项目已在创新节开幕上签约,区科技局正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认知智能研究院项目,聚焦认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人工智能、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三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交叉研究和技术应用,该项目拟纳入局区会商范围,争取市科技局支持2000万元,目前已达成基本合作意向,正在拟定合作协议。青岛杰瑞工控赵奎进入2020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类答辩,推荐松立控股、山东金东等19名人才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以融合思维抓转型,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

一是不断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立足市南区域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重点打造“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时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举办建筑工业互联网闭门峰会和时尚工业互联网峰会。重点支持慧停车平台等10个企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加速应用场景落地转化。松立控股、聚好联入选2020年青岛市5G、人工智能“十佳场景示范”名单;医合网科技的凯象平台(供应链对接类)、道可云科技的VR营销平台(数字化运营类)入选2020年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产品名录。

二是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铁塔公司、三大通信运营商协同攻坚,持续完善5G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成共建共享5G基站809处。大力推进5G行业应用,着力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多个示范场景,在香港中路周边规划建设5G应用示范街区、示范社区、示范景区,在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园规划建设5G示范园区,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促集成、以集成促产业、以产业促生态,推动5G应用产业走在前列。组织区内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及相关企业参加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线下对接会2次、线上对接会1次,效果显著。

三是不断夯实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发挥市南区软件信息产业先行发展优势,不断增强软件产业赋值、赋能、赋智工业互联网发展。截至目前,全区拥有软件信息类企业4000多家,其中纳统企业396家,纳统限上软件企业36家,均占全市总量的20%以上。不断培育壮大以软件信息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全区新认定高企84家。新增软件业务收入上规模企业9家,领军、高成长性软件企业7家,优秀软件产品9项,创建软件行业标准项目39项,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建设项目1

以系统思维抓科技,加快打造市南科技创新新高地。

一是积极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定《市南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培育引进高端孵化载体,撤销不合格孵化载体,建立起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组织开展2020年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补助申报、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绩效评价等工作。截止目前我区孵化载体共计12家(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4家(软件园、创联工场、航天科工、创联之星),市级孵化载体4家(动漫园、创联、好奇、务崛),区级孵化载体4家(新壹百、新媒体、五四创客城、科创园)。

二是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突出产学研融合,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青岛航讯科技有限公司2家单位获批山东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引导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020年新增市级转建类技术创新中心9个,新建市级新建类技术创新中心2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建成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强化措施、深入挖潜,预计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50亿元。

三是不断提升科技计划项目支撑作用。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共性、核心技术,创新项目组织模式,积极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20年获得市级以上扶持资金超过6500万元,扶持项目超过570项。2020年度49个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拨付项目尾款890.5万元。组织青岛高校信息等5家科技企业申报2020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先楚能源、海洋仪器仪表科技中心2家企业申报2021年度青岛市重点研发专项;组织索迷尔、美迪康、晓健康三家企业申报2021年度青岛市科技惠民专项;组织华夏基石申报青岛市战略研究计划。

以服务思维抓保障,全面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举办银企对接,为60家企业9家金融机构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解读市区两级科技金融相关政策,介绍科技金融产品和办理程序,洽谈融资意向,解决企业融资难题。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共申请贷款约8100万元。组织10家企业参加市南区商业贷款贴息工作,共有8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168万元。推荐3家企业申报2021年青岛市科技金融投(保)联动贴息,申请贴息金额62万元。推荐8家银行、保险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2020年青岛市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补助资金,申请金额54万元。

二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科技服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局深入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宣传、消杀工作,为3家企业提供口罩、额温枪等抗疫物资。制定鼓励企业疫情期间项目攻关政策,给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申报的青岛市科技计划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体系建设的临床应用研究”扶持资金50万元。深入落实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积极做好服务企业工作,一年来,累计走访服务企业200余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

二、2021年工作目标、思路和具体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市南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一二三四”工作总思路,即坚定推动市南区成为青岛市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科技引领城建设”“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两大攻势,全力做好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新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开创“双招双引”新局面三大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等四大平台体系,主办或参与办好“2021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上合青年双创大赛”“2021青岛创新节”“2021华夏基石产业服务峰会”等重大活动,全面开创市南科技发展新局面。

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新体系。一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运营。中国-上合组织成员国技术转移中心通过试运营阶段正式运营模式,逐步建立高效创新服务协作机制。聚焦不少于3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关注的产业,深度服务国内外各类企业、院校及机构,积极推进海外产品对接、海外项目路演、海外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2021年实现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少于20项,上合组织孵化器入驻率达到80%以上,建立海外协同中心建设体系标准,建成1处海外协同中心。办好“2021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暨上合青年双创大赛”,推进国际技术转移交流、合作的常态化开展。二是加快建设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七要素融合创新健康生态体系,打造山东省内首个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为特色的专业性、引导型创新平台,为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以“一个高端智库、两个‘研发、孵化’基地、三个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2021年底,积极争取列入“局区会商”项目,海洋科技孵化器基本建成运营。

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新生态。一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聚集行业资源。重点建设“建筑工业互联网”平台、“时尚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在医疗、教育、交通、物流领域继续扶持发展慧停车、道可云等10个以上企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持续夯实工业互联网基础。抢抓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机遇,推动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大5G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在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特色园区、大型场馆、商务楼宇等重点场所部署,积极打造5G全覆盖应用园区。三是加快推进软件、信息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企业重点突破关键基础软件,聚力做强高端工业软件,协同发展行业应用软件,不断增强软件产业赋值、赋能、赋智效应。加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智能交通等领域选树一批典型应用案例和场景。

积极开创“双招双引”新局面。一是充分发挥华夏基石青岛企业总部基地作用。充分发挥华夏基石资源优势,围绕时尚+新零售、医疗健康管理两大产业,积极引进上市公司、头部企业入驻。2021年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力争引进1家国内上市公司、1家国内准上市公司在市南设立区域总部,全年实现全口径税收不少于7000万元。组织产业峰会不少于1场,开展培训活动不少于24场。二是积极办好“2021青岛创新节”。加强与青岛市科技局合作,总结提炼“2020青岛创新节”成功经验,积极承办“2021青岛创新节”,争取更多板块、更多资源、更多项目落户市南,不断提升市南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积极推进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对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研究所扶持力度,提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水下通讯装备”先进成果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青岛智能导航与控制实验室平台建设,力争2021年底将实验室建设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促进独角兽或瞪羚企业孵化。加快推进长寿科技项目落地,争取将项目纳入局区会商范围,强化措施保障源嘉控股和海银资本合作,在市南区建设长寿科技产业园打造长寿科技产业高地,推动产业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建立青岛市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认知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促进认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力争2021年完成认知研究院的成立工作。

不断完善精准高效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持续健全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强化《市南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执行,完善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链条。积极从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严格落实《市南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要求,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全面落实奖励政策。2021年,力争新增孵化载体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二是持续发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体系,引导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在“卡脖子”领域重点科研课题突破。2021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30亿元。三是积极争取科技计划项目落地。努力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争取更多科技计划项目落市南,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fanwen/13631.html
    上一篇: 九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制定
    下一篇: 老师德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