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文库资料 > 优美短文>鲁迅的年终书账

鲁迅的年终书账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一年终了,总有一篇书账,记他当年所买的书,自然也是他当年所读的书,予以小结,算得上是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岁末年初,灯下聚坐,朔风呼啸,围炉夜话,作家们少不了的话题,便是一年过去得太快,作品写得并不多,书籍读得却太少,定会生出许多遗憾。年轻人也许不当回事,可年纪一把的人,苦日无多,难免要懊悔自己虚度光阴,回过头去,细想那十二个月里,竟不知都干了些什么。随之,如何好好安排即将到来的一年,便成了年节间的一个必然节目。所以,像鲁迅以一篇书账总结自己一年的读书,送旧迎新,在中国,我再没有见别的作家这样做。这样考量精神食粮的过年法,要比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的物质满足,更有意义些。  也许,在今天的中国,作家们有比读书更值得关注的事情,已经少有人对于书籍像鲁迅那样怀抱着痴浓的情感了。一些当红的同行,在书商候着,编辑等着,导演瞟着,出版社瞄着,电视台号着的情况下,批量生产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读书。若再从经济效益看来,读书,是既费钞票又费时间的事情;而写作,哪怕多用一个标点,也可能带来几分钱的收入。所以,一些作家或多写少读;或仅仅读一些马上用得着的书,现趸现卖;或索性只写不读。把读书与写作视作一种简单的投入和产出的功利关系,便是时下文坛的一种流行色了。  翻开鲁迅先生的日记,最强烈的印象莫过于他读书、购书、爱书、逛书店的热忱。在日记里,几乎每一页都谈书,每一月都购书,每一年都有书账。他自1912年到北平教育部任职开始,至1936年于上海逝世为止,数十年间,一以贯之,每年都以一篇书账结束,从未中断。这部日记,早年有影印本出版,看那一笔不苟、工楷写成的书账,得知他视书如命的一生。读书求知,广泛涉猎,学无止境,永不满足,真使我们这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后来人,深深感到惭愧。  读书与写作,对作家来说,应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书籍是人类知识的积累,人类要是没有这盏智慧之灯照亮着,也许直到今天,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愚昧之中。正因为大海般不择细流地读书,所以鲁迅才如此博大精深,汪洋浩瀚,令后人高山仰止。对比之下,就不免汗颜了。如今写书的有几个能像鲁迅读过那么多书?很多人连不加标点的文言文未必读得断,何况其他?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很有道理。光写不读,早晚就有砍不动柴的一天。因此,到了年底,若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来一篇书账,看看一年来读了多少书,买了多少书,不也是一件很风雅的事嘛!其实,读书岂止于有助创作呢?精神上的补益,心灵上的充实,那就更是难以衡量的收获了。  ★赏读借鉴  提起鲁迅,人们自然会记起他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但是,本文作者却避开了这些过于耀眼的光环,从鲁迅先生日记的书账入手,窥见这位文学巨匠之所以令后人高山仰止,是因为他一生珍惜书籍,酷爱读书。从人们陌生的方面去发掘老材料的新鲜点,在人们看似已无话可说的地方引出了新话题,写人所未写,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激人赏读。  作者着笔于鲁迅先生的年终书账日记,并非仅仅是为了评介鲁迅惜书、爱书;而是着眼于当今文人读书的意识日渐淡薄,这样把鲁迅先生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得文章更具有发人深思的意义。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wenku/124005.html
    上一篇: 金庸和他的启蒙老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