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少年时期校园生活的一段真实经历,20多年过去了,但20多年前的那个节日,那些为了排练节目敲锣打鼓的酸涩和喜悦却历历在目。这些细节有如一泓清泉,一直在我的精神原野里汩汩流淌,历久弥新。 学生写作的素材无非是校园、家庭、有局限性的社会经历以及与时代有关的媒介等。如何把握素材?如何使素材鲜活生动?如何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发共鸣?如何在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这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感知生活的丰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认识。 一篇文章是否饱满,是否具有现场感,就需要用一些细节来支撑。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表达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事情,突出成长这个主题。此文以较多的笔墨进行场面描写、心理描写,写乡村少年的喜乐哀愁,心理描写逼真,现场感强,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我想很多读者会有身临其境的现场真实感。作文,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一个人没有真诚的态度是写不出饱含情怀的文字,这种情怀就是以敏感的心关照自我,关照成长,找到成长之路中的共同点,和少年朋友同频共振,交心共鸣。 如果平铺直叙,此文未免显得单薄,如何使情节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起伏?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致力思考的问题。文章的后半部分,我笔锋一转,写自己没有被老师选中,但内心还是憧憬自己能成为表演队伍中的一员,涂上被他人使用过后残留的化妆粉给自己自信,安慰自己也安慰母亲,从而激励自己。这是苦涩的感情,但能感知苦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实际上后半部分,我在挫折中汲取力量,汲取不断改变现实、改变自我的力量,让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的空间,超越自己,给自己加油鼓气,立志成为“舞台上的一员”。 写作需要敏感,正是在这种敏感观察生活、把握生活的习惯的滋养下,我一步一步接近梦想。尽管没有成为舞台上被鲜花围拢的一员,但敏感中勃发出的文字,让我成为一名出过多本书的作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我想,这其中就有少年往事的滋养吧。 少年生活是多彩的、丰富的,青春往事,只是成长历程中的一个截面,还有很多的截面等着我们去发掘和捕捉。生活远远大于写作,而写作正是从生活这股源泉中汲取水分的精神通道。功夫在诗外,我愿与读者朋友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以自己的敏感,让丰富的生活更有精神质感。 马国福简历 男,1978年生,青海省乐都县人,现定居江苏省南通市。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无限乡愁到高原》《给生命一个完美备份》等散文随笔集十部。曾获全国孙犁散文奖、江苏省南通市政府文艺创作奖等奖项。多篇文章被选为全国多个城市中高考阅读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