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十里长亭,折枝灞桥垂柳。 ——题记 六月份的最后一声下课铃,是我们毕业离别的折柳曲,我们在幼稚中跌跌撞撞行走的十多年,终于来到了十里长亭。在这里,我们该告别的告别,该告白的告白,只为让我们自己知道,出了这十里长亭,征程,就在脚下啊。 又爱又,恨的六月,伴随着汗水不疾不徐地走来。我欣喜中带着惶恐,焦急中带着兴奋,期待中还有不舍。我期待我第一次独立踏上自己选择的路,离开父母师长,见识外面的世界,可我同时也担心没有了父母的安慰陪伴自己能否适应,害怕离开了庇护的自己一无是处。我也不舍,舍不得与同学以往的欢声笑语,舍不得教室窗外高耸的青松。 毕业生,单单是这三个字就能让人浮想联翩。青涩中还有坚持,单纯中还有执拗。严爵在《毕业生》里唱道:“我是毕业生,我告别了一些人,迫不及待进入社会。”胡夏在《那些年》中吟:“黑板上排列组合你舍得解开么,谁与谁坐他又挨着她。”这些美好的句子让人留恋,令人惆怅。然而,毕业季正一步一步走来,它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它不是我们青春的终点,而是精彩人生新的篇章。 想起六月,想起毕业,想起离别。想起这些词,眼前像是出现一幅古代送别的画面:十里长亭,折柳送别,我们明明要离开,却希望那柳丝儿长长系住夕阳,让时间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可是,天下本来就没有不散的筵席。所有的欢笑、眼泪、汗水,全部都融在日记本里,照片墙上,塑胶操场边,篮球架下。 我期待新的开始,但我也不敢面对离别。有时听同学们说起毕业的话题,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怀念,怀念这校园里的每一样东西:学校的食堂,教学楼的灯光,路边的白杨。虽然平时百般抱怨,但它真的在记忆里不可磨灭。班主任也曾跟我们保证,最后一天发放毕业证的时候,他一定要把所有人聚齐,因为,这一别,就是天南海北,就是时光几载。再一次想要相聚,要多么努力多么幸运才能完全凑够这一班的人?我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完整的班级,大家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班级,突然间就散了。想象多年以后,如果我们有机会重聚,再次进入这个班级,桌椅排列没有改变,窗户破裂的玻璃没有更换(那是有一次最淘气的男同学扔了一块水果硬糖压碎的,因为这一件事他安分守己了好几天,我们也一直把这件事当成笑料),可能桌角还贴着奋斗百天激励自己的誓言,到那时可能压力全无,可看见熟悉的笔迹又让自己热血沸腾。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多想听一声“起立”,想象着还有数学老师向讲台下扔出的粉笔头,语文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唠叨,美女英语老师习惯性地推推眼镜,还有她朗读单词时略带磁性的嗓音……哪怕,就是听班主任再唠叨一次,再听一次她因为成绩不理想时发出的咆哮,听她说:“这次高考怎么考的?都回来复读!” 然而,我们清楚地知道,无论班长怎样喊起立,都无法聚齐所有人了! 是的,我们终究要毕业。各奔东西,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这次的离别不仅仅是离别,更是五六十条不一样的路通向远方,去遇见五六十种不同的风景。只希望再次相聚时,我们依旧还有如今的风采和未曾改变的脾气,每个班级中那个最热心肠的女生还能爽朗地大笑,最娇矜的女生还会撒娇,最淘气的男生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开玩笑,最文艺的男生还会穿上衬衫带好眼镜吹好刘海。 毕业在即,提前写下分别,写至这里已是眼睛发热有泪满眶。只是希望,当六月我们在长亭送别,每个人都笑着,笑着折柳,笑着挥手,笑着唱一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