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那年,语文老师推荐我的一篇作文到报社去发表。作文拿走的当天晚上,我就专门找我大姐讨论了一次文学,我说我如果能发表…篇作文就可以当个作家。大姐虽然热情地鼓励了我,但是她还是提醒我,写作要有一个好的态度,不能随便趴在一个什么桌子上想写就写,要沐浴焚香危襟正坐。当时我还不太了解这两个成语。不过,倒是给她说中了,那一篇作文后来并没有发表。 当兵3年以后,我觉得自己越来越闲,就开始写点什么。因老是白天在屋里写,科长找几回找不到我就给我出主意:你这样怎么能写出东西来!所有作家都是熬夜写,夜里安静。 究竟怎么写才能写出好作品呢?写《蹉跎岁月》的叶辛说他一般喜欢15点到19点,而且屋里的光线再暗一点。但是这个方案显然不适合我,因为这中间我要吃晚饭。老作家高晓声也是15点多钟开始写作,但是他更能熬,一般要写到22点钟左右。 估计高晓声还没有开始打呼噜呢,刘心武就开始写了,他写到早晨4点钟睡觉,然后11点钟起来,早饭、中午一起吃。当然这是刘老师20年前的习惯,现在年龄大了不知道还是不是这样,我想应该不会了。你看路遥,他老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结果对身体就特别不好。总的看来,似乎早晨是最不适合写作的时间。 当然也有例外,有人说他见过梁凤仪,谈着谈着话,就说不好意思,我得赶个稿子,您稍等,就40分钟,之后她真的就把稿子写好。还有过去的张恨水.据说可以在打麻将的时候抽空出来写东西。王蒙好像也很厉害,据说只要有几分钟闲时间他就可以写出一段,甚至有人说他像是水龙头,什么时候拧,都有文章像自来水一样哗哗流淌。 与这些人相反,还有另一个极端。格非说马原写得少是因为他本来就写得慢,对条件要求还很高,对纸、笔、墨有要求,对声光电也有要求,光还分日光和电光。马原这样让我感到很欣慰:不是我写不好,实在是我的环境不允许我写好。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脑出现以后,换笔曾是一个大事件。比如刘恒当年就说:用笔,坚持用笔。而且他是往本子上写,直接写,“就像记日记一样”。刘震云是先写在小本子上,再抄到稿纸上,因为他直接面对稿纸写不出来。这个刘老师还说他“一般在办公室写”,而且“在办公室我一天写三次”。刘老师的这个方法最适合我,但估计我现在的领导不会同意,因为他雇我并不是为了让我当作家。 虽然我知道这么多好作家的写作习惯,但我仍然没有成为作家。一位老师告诉我要多弄些书读。于是我就开始弄书,弄了好几千本。遗憾的是,我没读几本,最后却为了生计,开了家网上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