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猎鱼垂钓始于何时,已无法确切考证,但垂钓由人类获取生存食物来源到把它当成融情寓志、陶冶情操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三千多年前的姜太公钓于渭水之滨的传说是人所共知的。姜子牙用直钩垂钓,钓鱼乎?钓志乎?寓志于钓罢了。 于是,垂钓成了历代文人志士融情寓志的一种手段。唐代自称钓鳌客的大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之一。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还是一位垂钓能手。李白的诗作有一千四百多首,直接描写垂钓的或以垂钓作比兴写就的诗作多达四五十首。如“磨尽石岭墨,寻阳钓赤鱼”(《钓台》)。“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姑熟溪》)。“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三首其一)。“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 李白性情豪放不羁,对朋友,坦率真诚;对权贵,宁折不弯;对祖国大好山河,赞颂不已。这些品格、思想,在他的垂钓诗歌中都有反映。 古籍记载,李白年轻时在四川和诗友常一起喝酒、吟诗、钓鱼、舞剑,并称此为“人生四大乐趣”。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评价李白时就说:“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可见,李白与垂钓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把垂钓同饮酒会友、吟诗纵情和舞剑抒怀同视为四大乐事,足见他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垂钓之中。垂钓成了李白融情寓志的一种手段,反过来也成了他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使他的“诗卷长留天地间”。 不仅如此,在《李太白评论集附录》里还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李白,离剡中回舟北上,进谒宰相时,信封上竟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之语。宰相见到李白时问道:“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李白回答说:“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霓虹为线,明月为钩。”宰相又问道:“何物为饵?”李白答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 玩味此语,我们不难看到,李白的回答也是有所喻意的。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在他的《外物篇》中描述过任公子钓巨鳌的故事。李白只不过借历史典故,以任公子自喻,寄托自己的恢弘志向和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罢了。 垂钓能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的志向,锻炼人们的体魄,更能用它融情寓志,无怪乎当今钓风盛行。钓客众众,各适所需而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