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英才网

首页 > 范文模板 > 读后感>画古诗读后感参考5篇

画古诗读后感参考5篇

读后感是对书籍中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写好读后感可以激发我们对于思想和知识的深入探索和学习欲望,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古诗读后感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古诗读后感参考5篇

画古诗读后感篇1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闲暇之余偶尔翻阅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心中些许感触。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载满诗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细品着清丽隽永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心灵的寄托,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以洗涤心灵的积尘。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的诗篇。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我们虽远离城市喧嚣,在荒凉的大山深处坚守着采油树,听着输油泵的轰鸣声,看着山脊上的太阳升起又落下,日复一日与孤寂为伴,与荒凉为伍,但幸福感却不曾缺少。只因我们拾起诗意与恬然,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青春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的生活,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我们石油人在黑色的油海中开出自己最美最绚丽的石油花。

画古诗读后感篇2

最近有幸拜读了于丹写的《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对于于丹这个人,说实话并不是很熟悉,只是听说过她曾在央视说《论语心得》。可是当我读了她写的这本书后,我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与其说她是在说古诗词,不如说她是在用古诗词写自己的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的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

记得自己曾经读诗时,只是为了了解而了解,有时可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来没有这么深入的去读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的完成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不懂什么是乡愁,但眼睛却像月光一样请清亮亮,跟着李白念“床前明月光”,跟着孟浩然读“春眠不觉晓”。长大以后,开始经历初恋,耳边响起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我们的感情寄托在春蚕和蜡烛上。再长大些,有了工作的烦恼和生活的烦恼,于是想着放松,想着逃避这世间的一切,跟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我们步入中年,有了更多的心事,又会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终于到了老去的时候,面对这逝水流年,也许又像蒋捷说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人最喜欢写诗,寥寥几个字却能把包含作者的最深的感情。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全都寄托在诗里,留给我们后人传唱。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谈到的意象。记得自己读书时,最不喜欢也可以说是最讨厌的就是作文课,不知道怎么去写,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它写得具体。老师说是因为我们观察得不仔细,用的意象不足。读了于丹的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古人的诗里有提到很多的意象。

在古人的诗里,最喜欢用“春秋”两字来概括历史,却从来没有管它叫“冬夏”。也许,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原文明发轫的黄河流域,相比于酷暑严冬,温暖的春、凉爽的秋,更适合于中国的诗情吧。比如问老家的年龄,会问“春秋几何”;比如白居易《长恨歌》的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其实有关于“春秋”的诗有很多很多,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要说对春天的描述,要说最细腻的还是李清照这位女诗人。在她少女时期曾写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突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地激荡我们的内心。

其实,诗意就是我们心里的花朵,不管年华怎样老去,心中有春意春色,每个年华都可以诗意地绽放,如同年近七旬的白居易,以少年青春的心热烈蓬勃地“忆江南”。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曾经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追问,相比人生的短暂,江与月都是长久的、不变的,人与世界最初的相遇,发生在什么情景之下?在这一轮中国的明月前,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中国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澈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月亮的周期变化,是一种循环,隐喻着一种不死的精神。大家最常听到的关于月亮的神话,就是“嫦娥奔月”——因为吃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飞到天上,居住在月宫;在月亮上有一棵婆娑的桂树,吴刚一斧接一斧地砍着这棵树,数砍而复合,合而复砍。所以,月亮代表着一种流转循环的永恒与轮回。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明月照出了我们的离愁别恨,但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无关风月,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我们的离恨,给了我们一份安顿,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的温柔的狂热。

画古诗读后感篇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这首诗写的是慈祥的母亲手中的线,缝成了将要离家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在儿子临行前密密地缝好,只怕儿子迟迟归来。谁说儿子报答母亲的一丁点儿心意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一样的爱呢?

每当诵读起这首《游子吟》,我心里便是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温暖,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我读幼儿园时,妈妈每晚都在灯下为我朗诵儿童故事,在妈妈温柔的诵读中,我甜甜地进入梦乡;在我读小学时,爸爸每天都按时接送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坐在车后,爸爸高大的背影总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全;在季节更替时,妈妈总是提前为我准备好了换季的衣裤,让我不会受热挨冻;在我生病时,妈妈急切的眼神,爸爸安慰的话语,让我不惧怕打针的疼痛;每天早晨傍晚,都有爸爸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在喷香可口的饭菜前,我大快朵颐;每个周末假日,爸爸妈妈总是抽空带我出去爬山、骑车或旅游,在大自然中我增长了许多见识,体会到与爸爸妈妈一起嬉戏的温馨……

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也很想让爸爸妈妈感受我对他们的爱。我知道只要我听他们的话,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就能让他们非常欣慰。平时我也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妈妈收拾衣物,给爸爸削个水果,帮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捶捶背……这一切也能爸爸妈妈开心不已。

是啊,花儿感恩雨露给了它绽放的机会,老鹰感恩蓝天给了它翱翔的领域,我们感恩父母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画古诗读后感篇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我颇为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文。

这个假期,我读了朱首彦的著作《漫读课本里的古诗文》,全书以古诗文为聚焦点,以阐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为旨趣,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句,通过作者对古诗文的解读,使我深深理解和体会了谦虚好学的含义。老师也经常在课堂上对我们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体会。我也深深地感悟到了,读完一本书,再次反复去品味,就似品茶一样,每一次所品出的味道都有另一种芳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只知道死学,不会思考变通,最后就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更不能只思考而不认真读书,脑子里没有一点知识,学习起来也很吃力。所以,我们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学习变的轻松。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心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从中,也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的向别人学习,并且一定要有严格端正的求学态度。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49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我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王智吴;唱歌能手孙铭博;小书法家李旸烨;学习能手王熙妍他们的才华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不正是孔子《论语》传与我们做人求学问的道理吗?

这一个个阐述读书求学的古诗文,多么让人终身受益匪浅,告诫后人应该具有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气节的思想品德。

重温最美古诗文,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老子、李白、陆游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他们都富有激情,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力。古诗文只有中国有,可想而知,我们的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多高,古诗文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

画古诗读后感篇5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内涵十分丰富。

当我读到“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我体会到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在读到“诗圣”杜甫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我为杜甫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操而感动。从王昌龄《出塞》那句“但使龙城习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唱出了战士们多少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活,体现了唐代诗人慷慨激昂的男儿风度和建功边塞的英雄气慨。

从我所读的唐诗中,我知道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博大精深,有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时让我认识了一个道理: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抱负,做事情要脚踏实地,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 http://m.wxycw.com/fanwen/192368.html
    上一篇: 星孩子的读后感推荐7篇
    下一篇: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6篇